文博资讯

建盏: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明天,她又将走向何方?

时间:2017-03-02   所属栏目:文博资讯   点击:91次
        这几年,建窑建盏风生水起,名噪一时,却也遇到了 “成长的烦恼”。为了推动建窑建盏保护传承与发展,助推百日攻坚,日前,省文化厅领导专程到我市展开调研。人们相信,建窑建盏这颗 “瓷坛明珠”,一定会重新焕发出熠熠夺目的迷人风采——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阳水吉窑址
 
        诞生于世逾千年,制作技艺堪称奇。近年来,失传已久的建窑建盏制作技艺重见天日,再度“浮出水面”,经过几年稳步发展,建盏市场一片红火。无论是高堂雅室,抑或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触目可及,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与困难。
 

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左一)考察许家有建盏陶瓷有限公司

 

调研组与各级“建窑建盏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合影
 
        为了破解建窑建盏产业发展难题,让其走得更稳、更远,在我市正如火如荼开展“百日攻坚战”之际,2月21日至22日,省文化厅副厅长、省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吉带领省文化厅社文(非遗)处、省非遗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应邀专程赶赴武夷山市、建阳区,就建窑建盏保护、传承与发展展开调研。在市文广新局局长谢秀端及武夷山市、建阳区相关领导的陪同下,省文化厅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武夷山遇林亭窑址、建阳水吉窑遗址、武夷山建窑建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孙建兴工作室)、蔡炳龙建盏陶瓷厂、建阳区御窑陶瓷研究所(黄美金工作室)、许家有建盏陶瓷有限公司、建阳吉玉坊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遇林窑业有限公司、贵稀堂有限公司、烈焰建窑建盏厂、水吉建盏一条街、建发建盏一条街等12家企业、单位。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兴作品《油滴茶具》
 
        在“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国家级传承人孙建兴创办的武夷山建窑建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调研组详细了解建窑系列建盏制作工艺恢复研究以及近年来创新烧制情况,陈吉副厅长十分赞赏孙建兴在建窑建盏研究方面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期望他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再攀高峰。
 

南平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美金作品《金油滴盏》
 
        在建阳区御窑陶瓷研究所,市级传承人黄美金向调研组介绍了自己创作的金油滴系列建盏作品已先后被大英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收藏。陈吉副厅长叮嘱黄美金要坚持创新研发,制作出更多建盏精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许家有陶瓷有限公司,调研组向祖辈烧制陶瓷的市级传承人许家有仔细询问建窑建盏从原材料精选、淘洗到拉坯、修坯、素烧、上釉再到装窑、焙烧等详细烧制流程。同时考察了厂内传统龙窑建造及柴烧建盏成品率等情况。
 

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陆金喜作品《曜变建盏》
 
        在南平市首批工艺美术大师陆金喜创办的聚贤建窑文化研究院,调研组悉心听取了曜变建盏的研究成效和在海内外收藏传播的情况。得知陆金喜的作品已先后被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消息,陈吉副厅长鼓励其继续潜心钻研曜变建盏烧制技艺,争取获得更大突破。
 

建窑建盏陶坯上架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一位建窑建盏资深从艺人员说:“建窑建盏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纹路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面温润晶莹,瑰丽悦目,富有浓郁的东方艺术韵味,体现出典型的内敛低调的中华民族特性。”
 
        历经浮浮沉沉,明明灭灭之间,乌黑泛光的小小建盏,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明天,她又将走向何方?
 
历经辉煌与沉寂
 
        风风雨雨千百年,历经辉煌与沉寂。建窑建盏,曾经风光无两,后又逐渐式微。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中国宋代名窑之一,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又称“乌泥窑”,分布在建阳水吉窑、延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统称建窑系。位于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的窑址,总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其中大路后门窑址长达135.6米,为国内已知最长的龙窑,亦堪称世界之最。
 
        建窑建盏是宋代最上乘的茶具,品类丰富,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作为御用瓷器,深受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的喜爱。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名贵瓷器在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宋徽宗赵佶精通茶道,在其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写到:“浅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指明建窑出品的兔毫盏釉色黑,毫毛长,为上佳茶具。在《宫词》一诗中,他对建窑建盏更是不吝赞誉之词:“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意为用兔毫建盏烹茶,香云缭绕,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进入梦乡。
 
        南宋末年,淮北被金占领,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狂热的斗茶风潮逐渐褪去,建窑停止了黑瓷的生产,改烧青白瓷器,制作工艺逐渐湮没无闻。
 
        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建阳瓷厂组成攻关小组,进行仿古建盏实验。 1981年5月,仿宋兔毫釉建盏通过专家鉴定,失传六百多年的建窑建盏工艺重见天日。1999年,建窑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建窑遗址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武夷山遇林亭窑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建窑遗址。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南平市建窑陶瓷研究所获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声名鹊起正其时
 
        抖落历史的尘埃,建窑建盏制作技艺失而复得,凤凰涅槃,重现江湖。 盏因茶而兴,茶因盏而妙。这些年,随着各地品茶之风日盛,建窑建盏更是声名鹊起,再度走俏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如今的建窑建盏不仅是一门手艺的杰作,更撬动起一个产业发展的大市场。
 
        近年来,南平市积极推动建窑建盏保护、传承与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将建阳打造成为“中国黑瓷之都”,推进建窑建盏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在工商登记注册(含销售)的建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148家,其中企业197家、个体工商户951家。建阳区建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最多,有1084家,其中个体工商户931家,企业153家。其余零星分布在武夷山、延平、建瓯、浦城和政和,从业人员10000余人,产值约8亿元。
 
       据南平市文广新局介绍,近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和相关县(市、区)主要从几个方面发力,促进建窑建盏产业的崛起、壮大。
 
传承技艺,保护遗址。我市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传承体系,逐步形成有序的阶梯式传承态势。现有“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1人、省级3人、市级8人、区级23人。2013年,南平市文广新局争取了一笔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南平市建窑陶瓷研究所开展保护传承工作。2013年,我市争取建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费用,对宋代建窑遗址进行重新规划保护,现已完成了前期勘测工作;遇林亭窑址安防、技防方案设计立项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延平茶洋窑遗址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保单位。
 
培养人才,建设队伍。设立传承基地。2016年10月起,南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建阳区电商园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传承基地”、“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南平艺术学校陶瓷艺术教学点”,旨在更加有效的为建窑建盏传统工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鼓励传承人参加技艺评级。2016年市经信委、人社局与文广新局联合组织开展工艺美术大师推选,评选出首批南平市工艺美术大师17人。目前全市共有建窑建盏工艺美术师29人,其中国家级陶艺工艺美术师1人,中级职称27人,助理职称21人;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1人(同时也被评为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省民间陶瓷工艺大师9人;市级建窑建盏大师工作室7个,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同时通过加强建窑建盏技艺评级,提高从业准入门槛,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促进了建窑建盏产业的健康发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014年,市文广新局邀请台湾专家走进建阳,为建窑建盏企业进行策划营销培训,提升企业文创理念。2016年组织首批38名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传习者,参加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班、江南大学网络课程艺术设计等培训班,提升传习者视野和创新设计水平。
 
资金扶持,培育龙头南平市级文化产业资金连续三年扶持建窑建盏项目,建阳区设立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扶持建窑建盏产业发展,统一规划打造集销售、展览、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建阳建盏文化一条街,目前已入驻商户近百家。加快推进考亭建盏文创园建设,引导分散的建窑建盏企业集聚到产业园区发展。经过几年来的精心培育,一些建窑建盏龙头企业初具规模,武夷山慈心园有限公司、建阳贵稀堂陶瓷有限公司获“福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闽藏阁建盏文化有限公司年销售额1200万元,已提升为线上企业。木易阳建盏、芦花坪建盏、御兔建窑陶瓷等企业正在申报规上企业。借力文化产业东风,一大批建窑建盏企业正朝着规模化、企业化方向发展壮大。
 
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在每年“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我市积极组织项目保护单位开展宣传展示活动。近年来组织开展了非遗技艺展示(邀请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各级传承人现场拉胚)、“建窑建盏制作技艺” 项目产品展示等活动,举办“闽北记忆——建窑瓷器精品展”、“闽瓷遗珍——南平茶洋窑出土瓷器展”,并赴兄弟地市、省外交流展出,为建窑建盏文化宣传造势。牢固树立地域品牌,提高产权保护意识,2012年,建阳首次提出建窑建盏工艺的规范生产要求。2015年,“建阳建盏”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一批规模企业使用,并向国家质监总局申请“建阳建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我市积极组织相关建盏企业大胆走出去,参加厦门文博会等各类展会,为宣传推广建窑建盏品牌使出了“洪荒之力”。建窑建盏获近百种奖项,其中金奖30个。不仅如此,建窑建盏还走出国门,作为礼品赠送意大利、南非、斯里兰卡等外国政要。与此同时,我市还广泛利用媒体宣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县等各级媒体中,播出的建窑建盏各类宣传专题节目近百余次,极大提升了建窑建盏文化品牌知名度。
 
再现芳华更迷人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几年,我市建窑建盏产业虽然发展很快,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德化白瓷、龙泉青瓷、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等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建盏企业“多而散、小而乱”,大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产值规模小,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文创能力不足,内涵挖掘不够,品牌价值亟待提升。建窑建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月22日,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带领调研组实地考察之后,组织有关部门和我市国家、省、市、县级“建窑建盏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了各级传承人、从业者的发言,对我市在建窑建盏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建窑建盏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做大做强建窑建盏文化产业、提高建窑建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问题提出了相关要求。调研组指出,在保护建窑建盏方面,要加强《文物法》、《非遗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建窑系列遗址的保护和对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的传承,其中重点要加强对原材料矿产资源的保护,要举办各类传承人培训、研习活动,使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后继有人。就如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调研组认为,可以借鉴景德镇陶瓷业的精细生产、分工的经验。同时通过书籍出版、产品包装带动相关文化创意产业;要从文化旅游的角度来推动建窑建盏文化产业发展,通过修建遗址公园(包含技艺展示场馆、休闲场所、销售点等),增强旅游吸引力,增加客流量、提高建窑建盏知名度,同时与大武夷旅游结合起来,结合文化旅游与自然旅游,把建窑建盏文化品牌打到武夷山;要打造品牌,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打响建窑建盏品牌,质量与品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窑建盏从业人员要加强研究提升技术含量,政府文化部门要重点抓好地域品牌建设与传承人个人品牌建立,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博览会,推介产业,通过逐级推荐“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不断推出大师。针对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这一问题,调研组希望,从业人员要共同维护建窑建盏的声誉,互相补台、好戏连台。只有增强沟通探讨、学习交流,才能在技艺上取长补短,精益求精;要弘扬工匠精神,做到产品生产精细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技艺做好、功夫做足,加强研究理论、经营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自我展示宣传的能力;要学习建窑建盏的发展史,掌握来龙去脉,才能把窗口擦亮,将产业做好,让品牌更响。
 
        陈吉表示,下一步,省文化厅将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南平市建窑建盏保护、传承与发展。拟增设“建窑建盏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同意以南平市政府名义推荐“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省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候选人,以推动提升传承人等级。省文化厅还计划与南平市政府在福州三坊七巷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共同举办建窑建盏专题大型展览及评奖活动。
 
       “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广新局与建阳区政府共同举办建窑建盏‘十大新秀’评选活动,推出一批建窑建盏制作后起之秀。此外,我们还将借力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助推建窑建盏文化宣传。”对建窑建盏下阶段的发展,陈吉很有信心。
 
       建窑建盏,始自民间,风靡朝野,堙没历史,重现当今。“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我市一项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信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建窑建盏这颗曾芳华一时的 “瓷坛明珠”,一定会拂去岁月的风尘,重新焕发出熠熠夺目的迷人风采。